掐着12月31日的表,准确地站在2022年的末尾。 可能是前些日子感染COVID的原因,整个人依旧处于迷迷糊糊中。正处于“此山中”。想来,此时需要也刚好有时间回顾自己的2022。与其说2022不如说———2021年夏天之后。
在开始正文前,不如让我按顺序列出诸事。
2021年末尾,获知CTH的PhD筛选中我排第二,未中。另,拒绝了德国Kiel大学的PhD offer。
2022年元月, 兴趣使然,整理了After the winter系列摄影集,印制了若干份与朋友们分享。
自此之后是一个考验意志的奥德赛时期。
投递博士申请,等候面试通知,再次面试,面试,等候通知,收到拒信或者杳无音讯。
最磨练人的是这个过程中,欧洲岗位制博士的空缺发布没有统一性,各个国家各个机构没有一个固定的招生时期;也没有高程度的匹配性,岗位是根据PI项目的需要设定的,现有的潜在申请人的背景和经历各不相同。
一路修改CV和resume, 一路焦急着等回复准备面试。
有的,我提前终止了面试, 印度老师在面试前就push我;
有的,我被一步刷掉;
有的,我离offer只差一个位置:在瑞典CTH的一位埃及老师和我聊得很来,但由于不是极度匹配,我最后排名2/61错失offer, 但后来这位老师也把我推荐到了一个从瑞典把整个组搬到德国的老师;
有的,在二选一中我被大佬挤掉:那是我唯一一次进入瑞士ETHz的面试,苏黎世理工下属木材相关研究所EMPA的老师找寻机器学习相关的候选人,在一轮面试后,我被告知他们有一个更适合的人;
有的,我自认为做不来, 比如某基于FPGA的embedded machine learning,老师是英国皇家学会的industrial fellowship, 但我实在搞不懂FPGA便拒绝了;
有的,我在获得口头offer后拒绝了:丹麦DTH的一个跨学术-工业界项目,巨老们在第一次面试时和我聊得极其好,后来,就再没有后来了;
有的,长邮件深切讨论后心动了但来了更新换的offer:一位在芬兰的华人老师和我聊得很不错。也是我最后考虑的offer, 但由于别的非自己的非学术的考虑,拒绝了那位老师;
...
我是很喜欢瑞典🇸🇪的,但最后选了喜欢的人喜欢的德语区offer.
在2022年夏季的一个微博里,我写到到
面试了大约来自11个国家的23个组,有纯学校岗位制的,也有工业博士的,也有纯公司职员博士生的。
每一个组都至少是花心思花时间顶着不确定性压力的准备和摸索新国家新学校初级科研人员招聘的套路。等候,等候,还是等候。
只有在亲身经历才知道自己的感受和面临的问题挑战。
小马过河, 自己趟一边水,才知道获取的关于某国/某校的信息是不是真实、普遍的。这种事情,我不追求效率,可持续性的喜欢且适合才行。否则不如回村种猕猴桃。
那个陪我听《往事迷情》的姑娘,和我的家人一起支持我走完了这段路。
在盛夏椰子结果的时候, 她成为了我的女朋友。和我一起获得了决赛圈offer。
飞常准App按时准备了我的2022年飞行报告。11个航段在Zero-COVID政策执行期间显得是那么顽强。
其中,11月下旬,我抽空回了一趟瑞典。瑞安航空的50欧元维也纳-斯德哥尔摩往返票真的是便宜,但是客舱体验很差。我提前买了第一排有更宽的腿部空间。
落地后下登机指廊,进入Arlanda机场的Sky City,迎面就看见前东家的欢迎广告。
很高兴,在离开瑞典16个月后再次站在熟悉的街区,与老友相聚,拜访Uppsala University新实验楼。
文章评论
真是羡慕呀
@挖站否 害,过程还是挺累的,各种不确定性。:(
博主很厉害了,希望去到奥地利一路顺利!
@Henry 谢谢,祝你新春快乐!